征集志愿
填报全指南
每一轮录取结束后,总有一些院校没招满学生,这时省级招办会把这些院校的剩余招生计划公之于众,给还没被录取、且分数达标的同学再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征集志愿。
需要注意的是,各批次的征集志愿填报和录取,都会在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时间窗口往往比较紧张。
具体什么时候能报、怎么报,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官方指定渠道会发布通知,大家一定要盯紧最新消息,也可以直接打电话问问省招办或当地招办,别错过这波机会哦~
2025部分省市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其他省份可到阳光高考网进行及时查询)
填报征集志愿常见的
认识误区
设立征集志愿的高校
分数一定低吗?
征集志愿虽说给了首轮遗憾落榜的同学再拼一次的机会,但不代表这时候的投档分会比第一次低——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这背后藏着几个关键原因:
征集志愿“最后的机会”:
原本可能无人问津的学校或专业,这时候突然成了大家眼中的“救命稻草”,报考热度一上来,分数自然就压不住了。
征集志愿的院校和缺额计划往往不多:
考生能选的范围很有限,很容易扎堆挤向同一所学校。
就像几十个人抢几个名额,分数想不“水涨船高”都难。
征集志愿大多用的是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原则:
不少高分落榜的同学会集中报考,直接就把整体录取分数抬上去了。
所以呀,填报征集志愿可不能掉以轻心,得仔细分析情况再做决定哦~
考生未被录取
该校却有征集计划?
总有人觉得这种情况是高校在搞“暗箱操作”
其实真不是!大概率是
这三种情况导致的:
专业录取环节出了小插曲:
有些专业首轮投档人数够了,但录取时,部分考生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单科成绩不达标、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被退档,就造成了名额空缺。
这时候就得靠征集志愿补录,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首轮投档没招够人:
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没完成,上一轮投档人数远少于计划数。
而那些报了这所学校却没被投档的考生,可能是分数没达到批次线,或者不符合学校的其他报考要求。
计划调整补增名额:
少数高校在上一轮录取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把其他地区没招满的剩余计划,报省级招办审核后调到本批次专业,然后通过征集志愿完成招生。
所以呀,这都是正常的招生流程哦~
征集志愿
录取难度大?
很多考生看到征集志愿的专业招录人数少,就觉得竞争肯定特别大,自己很难被录取。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些没招满的专业,
大多是相对“冷门”的。
要么是专业本身有不少限制,比如对性别、身高、单科成绩、选考科目等有特殊要求,让很多考生不符合条件;
要么是专业知名度不高,考生和家长不太了解,报考的意愿也就比较低。
不过,对于那些刚好符合这些专业招生要求的考生来说,录取的压力反而会小一些哦。
填报征集志愿要注意哪些问题?
想填报征集志愿,得先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尚未被录取
且符合该批次征集志愿的相关要求。
尚未被录取
且符合该批次征集志愿的相关要求。
具体填报时,这几点一定要记牢:
1. 盯紧信息,按时填报
及时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缺额院校和专业名单,按对应批次的志愿设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征集志愿时间通常很短,逾期可就报不了了,千万别错过!
2. 看清条件,核对要求
仔细查看征集志愿的具体条件,以及拟报院校的《招生章程》,确认自己符合空缺专业的报考要求——比如分数是否达标、学费标准、外语语种限制、体检要求(如色盲色弱能否报考)、办学地点等。
特别提醒:
非英语语种考生、有体检受限情况的同学,一定要提前读透院校章程,或直接打电话向学校确认;
对学费敏感的考生,也别忘了先咨询清楚收费标准。
3. 谨慎选择,一旦录取不能改
填报前想清楚。
缺额的专业自己能不能接受?
因为一旦被征集志愿录取,就无法退档,也不能再参加后续录取或征集了,务必慎重做决定哦~
发布于:北京市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