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支自称“黑镜”的黑客组织公开了俄罗斯国防企业 Rostec 的内部文件,揭露印度洋海军舰载机部队长期存在的一项装备问题。文件指出,印度海军的米格-29K/KUB 战机所用的“甲虫-ME”雷达系统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这份题为《关于印度海军米格-29K/KUB战机“甲虫-ME”雷达可靠性和性能的报告》的材料,显示该雷达系统在实际性能与合同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泄露的材料称,2016年至2018年间,印度海军米格-29K 舰载机所装“甲虫-ME”雷达的可靠性一直偏低。2004年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指标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达到150小时,故障平均间隔时间达到120小时。但2016年初的记录显示,MTBF 只有约97小时,缺陷间隔时间(即故障频率)甚至降至约20小时。到了2017年中期,这一情况又进一步恶化,MTBF 降至约60小时,远低于合同要求。
展开剩余72%文件还揭示,制造商通过对雷达模块进行飞行数据的人工美化,来提升可靠性统计数字,因此官方公布的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甲虫-ME”雷达的实际可靠性。
印度海军对这一问题曾多次正式投诉。雷达的开发商——俄罗斯的相位雷达研究所(NII Radar)随后进行了设计调整和模块更换。升级后的三台雷达在有限的测试中表现尚可,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整体可靠性问题。
泄露的材料还提到,关于后续雷达升级的费用由谁承担,至今仍未得到解决。这一僵局直接导致印度海军在2019年5月将“甲虫-ME”雷达从原制造商的认证清单里剔除。
作为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主力舰载机,米格-29K 的雷达系统频繁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该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长期仅约20小时,意味着每执行大约20小时的任务就需要进行维护,这对战斗力和任务部署造成了严重制约。印度海军在相关报告中也指出,米格-29K/KUB 的故障频发、出勤率极低,因此不愿让这批雷达装备在新一代国产航母上继续服役。
2023年4月,印度签署了购买22架法国阵风M战斗机的合同,这也被视为印度对俄制装备信心不足的进一步体现。
这场持续多年的装备危机,暴露了印度在国防自主化方面的结构性困境: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意味着维护与维修容易受制于人,在关键时刻还会影响国家的防务能力。无论是俄制米格-29K,还是后来的法制阵风M,印度仍在通过外部采购寻求解决方案,但核心技术短板始终是制约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你怎么看待印度在国防自主与外部依赖之间的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信息来源于俄罗斯 Rostec 集团内部文件、印度国防部公开报告及国际防务媒体分析。
发布于:天津市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