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周二开始,让不少持有创新药的朋友直呼"心脏受不了"。板块累积跌幅超过7%,多只龙头股更是直接跌停。我的微信群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哀叹"泡沫终于破了",有人急着问"要不要割肉",更有甚者已经开始计算亏损金额。
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轮回的老股民,我深知此刻讨论"有没有泡沫"根本是徒劳的。市场永远都在制造泡沫,也永远都在戳破泡沫。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泡沫本身,而在于我们能否看清那些制造泡沫、享受泡沫、最终逃离泡沫的人——机构投资者们到底在做什么。
一、从"脑再生"神话看市场本质
说到泡沫,不得不提今年全球最魔幻的股票——脑再生科技。这家名字听起来像保健品公司的中药企业,居然靠着"用中药治疗自闭症"的概念,股价飙涨515倍,市值突破336亿美元。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时,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世纪大泡沫!但转念一想,如果真是泡沫,为什么那么多国际大机构还在持续加仓?难道华尔街的精英们都是傻子吗?
展开剩余75%这让我想起彼得·林奇的那句话:"在泡沫中的人永远看不清泡沫。"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是泡沫,什么不是。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能否看清那些掌握着市场话语权的机构投资者们的真实动向。
二、投资最大的陷阱:误判机构意图
很多散户朋友总喜欢用"机构出货"来解释一切下跌。但现实往往更复杂。就像下面这只股票,在3月份经历了一轮惨烈的暴跌:
当时市场上一片恐慌,绝大多数散户都认为机构在疯狂出逃。但后来的走势证明,这只是一次凶狠的洗盘。那些在恐慌中割肉的散户,完美地错过了后续的翻倍行情。
这就是散户最大的认知误区——总把机构的操作想象得过于简单。实际上,机构投资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他们不会因为短期波动就轻易改变策略,更不会像散户那样情绪化交易。
三、量化工具:穿透市场迷雾的X光机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如何才能看穿机构的真实意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研究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幸运的是,随着量化投资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专业的「定级分区」系统来识别机构的真实动向。这套系统将机构的交易特征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区:机构活跃,积极参与 二级区:机构锁仓,静观其变 三级区:机构观望,态度谨慎 四级区:机构放弃,撤离战场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只股票,虽然在暴跌时看似机构在出逃,但「定级分区」数据却显示为「二级区」,这意味着机构实际上是在锁仓观望:
再对比一下没有「定级分区」数据时的走势,再连续跌停后反弹,反弹4天立刻回头,怎么看都是机构逃跑,没跑干净反弹一点点再跑。但实际,机构没有跑,锁仓参与,这就有了本质不同。按照前者走势判断,立刻得走;而依照后者判断,必须拿着。当然,拿着显然是对的。
相比之下,下面这只股票的走势就完全不同。虽然也有过几次反弹,但「定级分区」始终显示为「四级区」,说明机构早已放弃:
四、回到创新药:数据揭示的真相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创新药板块的暴跌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泡沫破裂还是正常调整?
通过观察「定级分区」数据可以发现,虽然板块整体下跌,但龙头股的机构交易特征仍处于「二级区」。这意味着机构并没有大规模撤离,而是在进行必要的仓位调整。
这提醒我们:在市场波动时,与其盲目猜测"有没有泡沫",不如静下心来观察机构的真实动向。毕竟,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永远是那些掌握着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们。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发布于:上海市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