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吕惟伊
中秋的脚步渐近,杭州的月饼市场再度热闹起来。
“我和朋友们从小就爱吃土月饼,那些加了水果的月饼过于甜腻,还是家乡的土月饼最对味。”网友尖尖(化名)说的土月饼指的是传统苏式月饼,今年,她一口气购买了50筒白果五仁馅儿的。
“现在传统月饼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了150万个16万筒”,杭州临平区塘栖镇的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创始人沈建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土月饼”比去年翻了一整番。
在各种造型精美、口味新奇的新潮月饼层出不穷时,杭州的传统土月饼到底俘获了哪些人的心?
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的土灶月饼。受访者供图
早上5 点排队买
展开剩余80%平价土月饼成年轻人新宠
“早上五点就有客人赶过来了,周末一天客流量有五六百人,一半以上都是年轻人。”老刀百匠省级非遗工坊创始人沈建标告诉记者,土月饼的走红离不开对传统手艺的坚守。
“我们工坊召集了当地50多位65周岁以上的老师傅,坚持用传统土灶制作月饼,”沈师傅说,“近几年传统文化传播力度大,老百姓开始重新重视传统手艺,这为我们土月饼热销打下了好基础。”
“而且我们的价格一直涨幅不大,”沈师傅表示价格亲民也是土月饼圈粉的原因,“一桶月饼售价在20元左右。”
这两年,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沈师傅的团队用传统工艺的同时对月饼配方进行创新。
“去年我们开始试销米月饼,用新鲜稻谷磨粉做皮,搭配我们自产的白果、南瓜等农副产品制作的馅料,已经卖出了好几万筒。”
今年新推出的手打芝麻月饼也同样火爆,“我们把带有水蒸气的芝麻在铁锅中高温爆炒至炸裂,再放入石臼中击打,这种方法制作的芝麻馅比机器烘干的香气更浓郁。”
如今,沈师傅的手机里存满了各地老顾客的联系方式,“有一百多个人是5年以上的老客户了,最远的来自澳大利亚。”
“有个澳洲的客户和我说,你们的月饼就是我们小时候那块永远也吃不完的家乡月饼。”沈师傅说,土月饼不仅承载着传统手工工艺,更成了海外游子寄托乡愁的载体。
沈师傅正在制作土灶月饼。受访者供图
一次囤上十多筒
无添加土月饼让老客吃着放心
在杭州萧山区河上镇非遗桔红糕工坊里,62岁的傅建良说,“刚卖了不到一个月,还没到最忙的时候,就已经卖了有一万多筒了!”
在工坊的柜台上,整齐码放着一排排百果、椒盐、豆沙等口味的传统月饼,不时有客人进来挑选。“店里每天有将近300位顾客,月饼一出炉就被抢着买,尤其是火腿的,今天早上就卖完了。”
傅师傅从19岁就开始学做月饼,一做就是43年。“我们馅料的配比都是多年经验调配的,和机器固定的配比味道不一样,很多客户都是冲着我的手艺来的。”
傅师傅说,现包现做的土月饼赢得了不少客人的信任,“我们这里是阳光厨房,客人来买的时候透过玻璃就能看到师傅们包月饼、烤月饼的全过程,大家吃得安心,才会常来。”
“以前我们做月饼都用猪油,现在年轻人讲究健身减脂,我们就改用素油做,来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了。”
家住钱江东厂附近的瞿先生,是傅师傅家的老顾客了。
“我在这里买了好几年了,光是今年就已经来了好几趟。”瞿先生今天一口气又买了十几筒,“主要是爱这口老味道,而且他们家的月饼都是手工做的,没有添加剂,吃起来更放心。”
火腿月饼正在现烤中。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坚守老味道
现做现卖的土月饼让海外游子惦念
不少杭州人这阵子就开始惦念九月生活的月饼了,“他们家的榨菜鲜肉月饼太香了,年年惦记!”
“我们家的月饼,大部分都是线下门店售卖,为的就是现做现卖的口感。”九月生活品牌连锁总经理徐洪平表示,“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到中秋临近才开始大批量制作,这样到顾客手里的月饼都是新鲜的。”
九月生活的月饼不仅吸引着本地顾客,还把土月饼的风吹到了海外。
“最远的客户来自英国伦敦,那边有很多来自杭州本地的学生,从小就吃我们家的月饼,后来去英国留学,到了中秋就特别想念这口味道,让我们寄到伦敦去。” 徐洪平说。
乡愁的滋味还是最难将息,曾经他们也尝试做了譬如杨枝甘露这样的新口味月饼,但这种月饼往往只是风靡一阵,热度很快就过去了,最符合江浙一带老百姓口味的还是传统的土月饼。
“这些传承了百年的传统口味,一直卖得很好。所以现在我们集中精力把传统月饼做好,把老味道守住。”
发布于:浙江省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