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内首座180℃超高温热泵实验室在诺通科技的车间揭幕。
空气源模拟环境最低温度可至-40℃,余热源模拟工业废热最高温度可至90℃,可测供热温度更是飙升至180℃,空气源和余热源最大测试负荷分别达350千瓦和2000千瓦……这一系列技术参数填补了国内超高温热泵实验室的空白,有助于诺通科技实现系列化超高温热泵机组的研发,更将我国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推向国际先进行列。
站在精密设备旁,眼神明亮的吴迪正是这场工业供热技术突破的重要推动者。从实验室里埋首钻研、与数据为伴的科研人,到躬身产业一线、带领团队攻克技术壁垒的探路人,他用近十年奋斗描绘着工业供热的未来。
求学之路,
在能源领域埋下创新种子
2012年,吴迪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本科。“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刚需,把这一行做深做透,一定大有作为。”这份判断成为他在专业领域扎根的起点。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保研上海交通大学,师从热泵领域权威王如竹教授,开启硕博连读生涯。其间,他加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首次接触高温热泵技术,并开展水工质高温热泵机组的设计工作。
实验室条件不足,吴迪只得在金山厂房搭建测试台与样机。机组搭建完成后,高强度的测试节奏开启:凌晨5点半,他从学校出发,辗转2个半小时到工厂。随后,先花3个多小时为机组预热,每组数据都要持续测试至少1小时以确保稳定,加班至深夜更是常有的事。即便结束一天的现场工作回到住处,吴迪也不停歇,还要立刻分析当日的测试数据。就这样,经过近3年的反复改进、调试与测试,他不仅摸清了水工质高温热泵的技术脉络,更积累了“从0到1”突破的底气。
2019年,吴迪迎来学术生涯高光时刻。经导师推荐,他携水工质高温热泵研究成果,历经国内、亚洲、全球3轮筛选,与欧美仅存的另外两位候选人,共同跻身第25届国际制冷大会学生论文竞赛最终答辩。
国际制冷大会是制冷领域最高会议,汇聚千余名参会者。为充分展现研究价值,吴迪逐字打磨英文演讲稿,梳理问题清单,和导师、师兄一起模拟答辩。
答辩现场,面对近百位国际顶尖专家学者,他清晰拆解技术原理与应用价值,应答评审提问时从容而有条理,最终,凭借研究的高原创性、高应用价值及出色展示,斩获竞赛第一名。这是该领域国际学生论文的最高荣誉,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在热泵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创业征程,
让实验室技术走进产业一线
2021年,上海诺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吴迪作为技术负责人主导公司技术和产品研发。这家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山东力诺瑞特联合成立的企业,诞生起就立志“让高温热泵技术落地产业”。
吴迪带领团队啃下的第一个硬骨头,是实验室技术到产业产品的转化。实验室设备多是短时间证明原理、验证性能,但到了工厂车间,要面对暴雨、腐蚀、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复杂场景。
为保证水蒸气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提升变工况的灵活性,降低运行能耗,吴迪及团队针对设备做了全面技术分析,在系统设计、部件加工、设备装配、物料采购、控制优化等进行全方位提升,共分析出大小优化点100多项。经过长达半年的验证和完善,新机组解决了设备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并由第三方性能检测证实,机组性能提升近20%。
如今,诺通科技的技术已实现多项突破。国际首创的基于空气源热泵的高效、绿色蒸汽发生技术,能稳定产出120℃至160℃蒸汽,大幅拓宽空气源热泵的应用范围,评审专家评价其“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美的楼宇、上海诺通科技的空气源热泵供热成果,斩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公司两项核心技术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成为行业认可的“节能标杆”。
诺通科技的高温热泵设备已深入汽车制造、半导体、金属加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为企业量身定制节能方案。在新疆某地数据中心项目中,热泵设备回收数据中心运行中产生的余热,为周边100万平方米区域提供稳定供暖,项目投资回收期仅需1.2年。从实验室的技术图纸到产业一线的节能实效,“技术创造价值”真正从理念变成现实。
人物小传
吴迪,上海诺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2021年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2024年入选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发表SCI/EI论文等28篇、授权发明专利等57项、承担基金委等项目12项;在公司主持开发蒸汽热泵和水蒸气压缩机等产品16款。
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