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芳不仅是个了不起的演技派演员,她还能一眼看出谁有潜力,这真是太厉害了。
上影厂的许多80年代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都是在她的关怀和帮助下,才展现出不一样的光辉。
不过,有个演员就算是个例外吧。
他由张瑞芳亲自引领进去,立刻受到了极大的宠爱,安排了好几位男一号给他配戏,可就是怎么推也没啥名气。
毛永明、郭凯敏、王伟平等人陆续崭露头角时,那会儿比他们早出演男主角的他,却渐渐被人淡忘了。
可这位演员到了年纪大了,反倒表现出了自己特别的魅力。每次去影厂参加活动的时候,在一帮年长的男演员里头,他总是最抢眼的那个。
他啊,就是马冠英。
一、张瑞芳:这个演员我们要定了
我注意到马冠英在出道以前的背景,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另一位男演员王惠挺相似的。
他们俩都来自陕西,从小就特别喜欢运动。王惠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是棒垒球二级运动员,曾代表西北五省参加过全国性比赛。
马冠英在各种运动项目里都挺厉害的,不光在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里拿过冠军,还在西安39中的时候,踢足球是校队的主力。
年少的时候,他们的愿望都挺简单的,就是想着当个运动健将。
不过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命运对他们都来了个大转弯。
1964年,年仅21岁的王惠被当时正在组建的兰州空军文工团看中并接纳,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话剧演员。
1970年,刚满18岁的马冠英也报名参军,幸运地进入了空军部队服役。在这儿,他在文体方面的才华再次被文工团发觉,于是又被特招加入了空军文工团。
70年代中期,上影厂重新开始拍故事片,王惠和马冠英几乎同时因为适合演“工农兵”的角色,被厂里的老导演看中。王惠接演了重拍的《渡江侦察记》里的男主角李连长。
那会儿,马冠英也参加了上影厂一部电影的试镜,结果表现不错,得到了认可。不过,因为部队领导不想放人,他挺遗憾地错失了这次出演的好机会。
不过,马冠英在镜头前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一位资深艺术家的关注,她就是后来成为上影厂演员剧团团长的张瑞芳。
那会儿,张瑞芳身为上影厂的革委会委员,负责招收和培养新一代演员。她觉得马冠英不管是形象、气质,还是嗓音条件,都挺符合成为电影演员的门槛。可惜部队就是不放人,她再喜欢这个小伙子,也没办法。
转折点发生在1975年的那个冬天。
那一年,马冠英打算从部队转业,正赶上北京广播学院恢复招生,还开设了艺术专业,他立刻报名参加考试,顺利踩线进入了学校。正当他办理相关手续准备去北京学习时,张瑞芳得知了这事儿,她马上说:“既然部队放人了,又想着给演员剧团补充新鲜血液,这个演员我们得定下来。”
用马冠英自己说的话来讲,他是在半路上,被张瑞芳团长给“拦”住了。
就这么着,马冠英在1975年提前把军装脱了,转兵到上影厂,正式变成了专业的电影演员。那年,他刚满23岁。
一进厂,他就得到了不少重视和器重。
他第一个要上的演出任务,就是在徐伟杰导演的电影《连心坝》里演张苗育。
这部影片讲的就是,退伍军人张苗育回到家乡,那里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都住在一块儿。虽然地理位置在青龙河边,可是还有不少地方老是缺水。为了搞定这个难题,苗育提出要修个水坝。不过,阶级敌人全占山(焦晃演的)和麻仲年(陈述演的)在背后捣乱,引起了不少矛盾。最终,在县委的支持下,苗育查出了藏在人群中的坏分子,还和三族一块儿建起了“连心坝”。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故事可能觉得有点儿陈旧,但对马冠英来说,那可是压力山大啊。
因为这是他头一回拍电影,刚一出道就当上男主角,哪有少人盯着看呢,眼睛都没离开过他的表现。
因此,他特别用心,谦逊请教了剧组里的顾也鲁、陈述等经验丰富的演员,没多久就总结出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的不同。从他在影片里的表现来看,演得热情洋溢,又不失自然,那份拿捏得刚刚好。
接着,演员剧团的张瑞芳等领导,又推荐他在悬疑片《特殊任务》中饰演男主角高恒。
一出道,连续在两部影片里担任主角,这也反映出当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对马冠英的重视有多大。
马冠英长得确实挺出众的。他脸盘圆润,浓眉大眼,和当时红得发紫的张连文、达式常、张国民、唐国强等人一样,都是“帅气小生”的典型,特别符合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也是“工农兵形象”的最佳代表。
可是呢,虽然《连心坝》和《特殊任务》一上映,反响都算平平,有点差强人意,所以马冠英也没因此变得特别火。
后来,马冠英在《失去记忆的人》里饰演施军生,在《曙光》中扮演冯大坚,还在《等到满山红叶时》中出演费广彬这些角色。就演技而言,倒也算得上有亮点,但明显,观众的目光大多还是集中在达式常、梁波罗、郭凯敏、王伟平等演员身上。
这会儿,马冠英依然是上影厂演员剧团重点扶持的对象,张瑞芳又为他推荐了不少电影里的男主角,比如《飞吧,足球》里的刘刚、《御马外传》里的濮乃俭、《仇侣》里的赵泉生,以及《清水店》里的田双喜。
《飞吧,足球》这部电影是我国第一部聚焦足球运动员生活的作品,导演鲁韧在挑选演员时相当讲究,首要条件就是得有踢足球的经历。所以,他就找中了中学时就参加过校队的马冠英,让他扮演男主角刘刚,还选中刚刚退出足球队的朱广沪,饰演小丁。
影片里,他们尽情展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和豪情壮志。特别是在比赛场上,身姿矫健得像龙腾虎跃一样。马冠英带球突破,快得就像踩在风火轮上似的,朱广沪无论顶球还是脚踢,技艺都是出神入化。
我猜老导演鲁韧或许根本没想到,二十多年之后,朱广沪竟然会变成炙手可热的国足主教练。
不过马冠英并没有因为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特别出色,而让自己的名气变得更大一些。
按理说,马冠英也试过在各种不同的电影里扮演角色,比如《仇侣》里的地下党员赵泉生,那表现得挺稳重又聪明的。
在《清水店》里,田双喜展现得真是又勤快又朴实无华。
《御马外传》里的濮乃俭,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巴交、诚实守信的人。
《绞索下的交易》里的徐志杰,表现得沉稳机灵,办事特别果断。
《洱海情波》里的赵木桃啊,性格挺开朗幽默,总带点儿风趣的味儿。
这些角色都挺受欢迎,设定也挺讨喜的,但他始终没能撑起一线明星的身份。
有网友们搞得分析,大多也就那么几种原因罢了。
一是没有出现过真正爆红的代表作。虽然他拍了不少影片,可多半题材偏小众或者受到那个时代的限制,没有像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小街》,或者王伟平主演的《小字辈》那样引发全民热议、广为人知的现象级电影。
二是他饰演的角色大多没有特别突出的性格特点,导致在观众心里留下的印象不深,也难以在传播中产生明显的影响力。
三是宣推的力度一般,商业包装方面也没做得特别出彩。
不过作为演员,他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记得老团长张瑞芳说过的话:演员的任务是为角色而存在,而不是为了走红。
到了90年代,马冠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电视剧演出上。我还记得他在《新天仙配》里扮演托塔李天王,以及在《蜗居》中的张市长,都是他演的嘛。就是因为年龄逐渐大了,大家对他那中年模样不太熟悉,所以也没能吸引太多观众的注意。
这几年,马冠英依然坚持在舞台和屏幕上演出,除了在《心术》里饰演院长,演过《邹碧华》的高法官,和在《一个都不能少》里扮演崔爷爷,他还在《汇贤坊》、《四个婚礼》、《日出东方》以及《大世界》这些剧里,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而且在话剧《日出东方》里,他饰演的是上影厂演员剧团的老前辈赵丹,不过长相跟赵丹差着不少,为了更像对方,他也下了不少功夫在神似方面。
在《大世界》里,他试着演绎黄金荣的反面角色。准备好光头圆脸的造型之后,大家都觉得他简直就像从历史照片里走出来的黄金荣。谈到这次演出,马冠英说,他没有用脸谱那套表现手法,而是着重强调角色的行为不端。
一提到退休之后的马冠英,好像比起年轻时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每年在上影厂演员剧团举办的“重阳敬老”庆典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站在人群中,熠熠星光环绕,他那熟悉的面孔一眼就能辨出。
如今的他,辨识度特别高,穿着打扮和妆容都十分讲究、精致。
许多影迷都聊,说马冠英快到老的年龄时,和年轻时候完全不像一个人似的。刚开始出道的时候,他的特点也算不上特别明显,但为什么越到年纪大了,反倒变得越讲究、越在意打扮呢?
这事情还得归功于一位前辈对他的影响。这位前辈,就是刘琼。
二、马冠英:刘琼是我的榜样
刘琼在影迷心中可是个不可忽视的电影演技大师,除了在艺术圈里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就,比如主演了《大路》、《女篮五号》、《海魂》、《牧马人》、《最后的太阳》这几部片子,他还涉足导演工作,执导了《51号兵站》、《阿诗玛》、《海上生明月》这些作品。
而且在生活的品质追求和个人形象的打理方面,也展现出了艺术家应有的修养和品味。
马冠英回想起刘琼,不管参加什么样的聚会,一到大家面前,衣着总是整整齐齐,打理得井井有条,那种潇洒自如的气质,几乎无人能比。因此,把他比作“中国的格利高里·派克”,一点也不夸张。
马冠英还记得,有一回刘琼工作结束后,总喜欢找个舒服的地方静静地喝茶。这种对“格调”的坚持,加上他在每个举止间展现出来的儒雅和淡然,让马冠英心生佩服,真是让人向往的样子。
刘琼对生活点滴的极致追求,让马冠英受到了不少启发。只有那些对生活有深刻领会而又满心热爱的,才会如此“讲究”。而也只有很“讲究”的人,才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格外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无缺。
这些理念在她的演艺生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总是用一种更为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断追求完美,力求每一次作品都做到尽善尽美。
在长期的影响下,马冠英慢慢养成了那种讲究的好习惯。
一边儿他起劲儿打理自己在公众眼里的形象,另一边儿又对艺术创作充满了敬畏和尊重。
这些,都是他向前辈刘琼学到的珍贵品质。
所以,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马冠英,就像变成了另一个“刘琼”——穿着合身的西装,挺拔的身姿一览无遗,也显出他不俗的品味。而西装里面的衬衫,搭配得也很讲究,领口和袖口都整理得干干净净,细节之中展现出他的用心。
再说那顶礼帽,也是精心挑选的,与西装的风格搭配得恰到好处,互相映衬,彰显出他的品味和细腻的品位。
最让人瞩目的,非他那标志性的修得整齐的络腮胡莫属,不光增添了几分刚毅和风范,还把成熟男子的魅力和不羁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就这样轻轻走到我们面前。
细腻、文雅、认真,展现了对他人的敬意,也反映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一个演员,退休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终结,而是另一种优雅生活的起点。
像他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能不尽心尽力呢?
其实马冠英上了年纪以后,也遇到一些病痛的折磨——他胸口放着支架,腰上安装着钢钉,不过只要一上台演出,他依旧精神抖擞、兴趣浓厚。
今年夏天,他依旧和上影厂演员剧团的朋友严永瑄、崔杰一块儿上台参加公益演出,嗓子依然那么清亮动听,表演也依旧热情满满。虽说他已是73岁高龄,但精神状态不错,表现得挺带劲儿。
知道吗,马冠英的老婆是话剧演员费丽君。两人不光在舞台上合作过好多话剧,还一块儿搞过一家货运代理公司,主要做仓储服务。现在岁数一大,把公司交给别人打理,他们自己倒是多花点时间享受生活、家庭的温馨。
最近在上影厂演员剧团搞的“重阳敬老”活动上,又见到马冠英啦,他看起来还是那样精神抖擞,帅气得不得了,真是令人佩服。
看到马冠英精神状态那叫一个好,顿时让人又联想到他的前辈刘琼。到了一把年纪的刘琼,还依然气宇轩昂,风采依旧,让人不得不敬佩。
他们,都是心怀热爱,所以一直都能保持年轻活力的那类人。
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