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电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将在阿拉木图与库尔恰托夫建设两个“核科学城”,以整合科研、教育与产业基础设施。
这一布局意在补齐核能发展的技术与人才短板,推动核能、核医学与核燃料全产业链本地化,加快能源自立战略的落地。
图片来源:akorda
本文是“资源工程资讯榜”之中亚产业研究“哈萨克斯坦生意经”系列第27篇。深度介绍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及周边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蒙古、巴基斯坦)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提供中东、非洲、东欧资源、工程和贸易资讯。
国家层面力推核科学集群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上正式宣布,将在阿拉木图和阿拜州库尔恰托夫市建立核科学城。
展开剩余62%其中,阿拉木图的核科学中心将由核物理研究所牵头,建设包含多用途反应堆在内的科研设施;库尔恰托夫中心则由国家核中心联合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协同开发。
本次公告紧随2024年全民公投之后公布——多数选民支持建设核电站。
首个项目将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在阿拉木图地区启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则计划再建两座核电站,选址仍在研究中。
从出口原料到自给自足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最大的铀资源国之一,占全球储量约40%。长期以来,该国主要以出口原铀为主,缺乏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托卡耶夫指出,通过发展本土核工业,哈萨克斯坦将摆脱资源出口型结构,实现核燃料自主生产。
早在2021年,哈萨克斯坦已建成一座燃料组件装配厂。
若核电站项目全面推进,核能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具自给潜力的战略板块。
打造人才与应用双支撑
托卡耶夫强调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发展国产放射性药物与核医学中心,用于提升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
为缓解核领域人才紧缺问题,政府决定通过“博拉沙克奖学金计划”每年提供20个名额用于核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该项目中已有约70%名额集中于工程和技术学科。
今年3月,哈萨克斯坦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国家核能发展机构,统筹行业政策、项目管理与监管执行,标志着从战略层面系统推进核能产业建设。
以科学城为基础的“核能国家队”正在成形。
哈萨克斯坦正从传统铀资源出口国向核能技术与制造强国转型,核科学城的设立不仅服务于电力安全与经济多元化,更为其在中亚核能版图中的话语权构建提供了技术与制度支撑。
作者:中亚产业研究
提示: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中亚产业研究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发布于:广东省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