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枚刚刚发射的火箭弹以嘹亮的呼啸声直直地冲向了面前的混凝土靶板时,随着它的爆炸硝烟四处弥散,待其烟雾散尽之时,只见靶体上留下了一道道的浅浅的印记,犹如一只刚刚划过的巨型的钢笔一樣,彰显了其无比的杀伤力。
如今的中国C140超高性能的混凝土浇筑的那道地下长城都让如今的最新型的那一系列的钻地炸弹都无功而返了,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的感慨,伊拉克的那一座曾经深藏在地下的指挥中心就被GBU-28钻地弹轻易的就给摧毁了。
以其惊人的抗压强度达140兆帕的神奇之处,即使一平方米的面积也能承受1.5万吨的重量,堪比3000头的成年大象的压力都集中在一张小小的课桌的大小的面积上。
展开剩余81%更令人惊叹的是,用C140混凝土建造的工事,不仅常规武器难以撼动,就连美军的GBU-57巨型钻地弹也难以有效穿透。
上世纪60年代,重庆涪陵区的武陵山腹地,6万多名建设兵历时18年,挖出了震惊世界的816地下核工程。这座深藏地下的巨型工程,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度31.2米,洞体甚至深入乌江底部30余米。
但谁也想不到,半个多个世纪的时间,就能让我们从一片空白的起点上,一步步地把中国的地下防护工程推到让世界为之瞩目的高度上来。而C140超高性能的混凝土的问世,也真正把中国的地下“长城”打造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国防的坚固的基石。
这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了惊人的140兆帕,是普通C30混凝土的4倍以上,甚至超过了部分钢材的强度。普通房屋建筑使用的C30-C40混凝土,在C140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其强大的性能也并非偶然,而是材料科学的革命性突破使之得以实现的.。其独特的配方可谓“混凝土界的超级合金”,以高标号的硅酸盐水泥为主体,配以高强度的碎石骨料、高效的减水剂、微硅的粉末、矿粉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增强材料,形成了极其强大的“合力”,不仅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提高了,而且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凝固性、抗裂性等也都大大改善了。
借助巧妙地将水胶的极低的比(仅有0.16-0.18)与通过复合的减水剂保持的650毫米以上的良好的扩展度巧妙的对接和统一,才真正实现了超高的强度与良好的流动性之间的平衡。采用将微硅粉、矿粉等微观的填充剂充分地填入了混凝土的微观孔隙中手段,不仅能使混凝土的密度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可使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机械指标得到较大的提高.。
而随钢纤维的加入,更使得C140的断裂能达到普通混凝土的100倍以上,其抗折强度甚至高达14兆帕。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能抗压,而且能承受巨大的弯曲和冲击的荷载,根本不像传统的混凝土那样脆性地就发生了破坏。
在实战环境下,C140混凝土的防护性能令人惊叹。2018年美军试验显示,GBU-57钻地弹以每秒800米的速度撞击C140混凝土时,仅穿透2.1米弹头就严重磨损变形。
GBU-57钻地弹重达13.6吨,可穿透60米厚的C40加固混凝土或40米厚的花岗岩。然而在对C140混凝土的试验中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撞击瞬间产生的冲击波速度超过6000米/秒,弹体过载超过其结构极限,导致弹头“自锐化”失效并解体。
中国的地下防护工程采用五层复合结构,包括伪装层、缓冲层、C140混凝土主抗层、韧性混凝土吸能层等,层层消耗钻地弹的动能。体积分数4%的玄武岩纤维复合层可降低GBU-57钻地弹60%的侵彻力。
其在南海的岛礁机场的跑道的基本的表演同样也很出色.。其飞行环境的恶劣不亚于浓硫酸的腐蚀,战机的起降冲击力也极大,再加上台风的频繁侵袭,更是将飞行员的神经和机器都压的喘不过气来。
然而,C140混凝土浇筑的跑道,每平方米能承受140兆帕压力,相当于三辆99A主战坦克的重量集中在一枚硬币大小的面积上。即使台风将集装箱掀起到跑道上,集装箱碎成了渣,混凝土表面却连划痕都没留下。
更令人惊讶的是,C140混凝土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海盐结晶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啃出头发丝细的痕迹。
C140混凝土的超高性能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战略导弹洞库使用的C140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达140兆帕,比花岗岩还硬。导弹洞库采用特殊设计,导弹平时存放于地下洞库,战时沿地下网状通道机动至固定发射点,既保证了机动性,又确保了射击精度。
这些地下工程的设计寿命超过200年,能够抵御8级地震和百万吨级核武器冲击。即使美军40万吨当量的B61-11核钻地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实质性破坏。
其超高的强度、优良的韧性和长的使用寿命使其已成为现代国防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发布于:浙江省旗开网-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站排名-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